首页 >> 党群园地 >> 党建工作 >>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专题学习: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技自立自强部分)

发表日期:2020-12-11来源:放大 缩小

       

  (一)彭博社记者:五中全会提出一个新概念,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还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请问中国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谢谢彭博社记者的问题。这次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知道,科技创新历来都在国家发展、人类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这个作用将会更加凸显、更加重要。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所以五中全会在《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历史地看,从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这次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中央对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和谋划部署既是一脉相承,也是与时俱进的。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摆位和重大部署,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在党长期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把握了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坚持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务。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我们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只有更加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新的发展优势。这就是为什么说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前中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未来,我们要增强创新的自信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攻关和应急攻关的体系化能力,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刚才你提到了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与我们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也是一脉相承的,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开放合作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应有之义,自立自强是能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进行开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今后也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改革开放40多年来,开放合作、交流互鉴,对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始终强调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当前,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因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面向未来,中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步伐将会越迈越大,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就科技政策、发展规划、科研伦理以及共同关注的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开展对话交流,在开放合作中求同存异,努力形成更多国际科技治理的共识。同时,聚焦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开展研究。进一步优化中国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来华工作创业的海外人才提供平等机会和便利条件,努力让中国成为全球创新创业者青睐的一片热土。谢谢。 

  (二)日本朝日新闻记者:五中全会的公报提出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但是在中美对立的严峻情况下,中美经济存在脱钩的可能性。那么,中国如何实现2035年的远景目标?谢谢。 

  韩文秀(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15年的时间,3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航”规划,规划《建议》把“十四五”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这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1995年,中央制定“九五”计划《建议》的时候,也曾经对2010年远景目标作过展望。 

  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确实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严峻性、挑战性的一面在上升。但是我们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是人心所向。经济全球化虽然遇到逆流,但是今后还会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在“地球村”越来越小的当今时代,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是由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全球经济的开放性所决定的,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没有好处。其实,真正想脱钩的少而又少,真心要合作的多而又多。今年第三季度,在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美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了16%。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积极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办好中国自己的事。当然我们要办的事很多,千头万绪,有三件事情特别重要,就是改革、开放、创新。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会使14亿中国人民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追求更加美好生活、逐步迈向共同富裕。这种推动现代化的力量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 

  开放是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重大启示。所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绝不动摇。通过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会,这既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 

  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在这些方面已经作了全面系统部署。我们相信,只要做好改革、开放、创新这几件关键大事,就一定能够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谢谢。 

    

附件: